发光细菌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技术是建立在细菌发光生物传感方法基础上的毒性检测技术,它能有效地检测突发性或破坏性的环境污染。发光细菌的发光过程是菌体内一种新陈代谢的生理过程,是光呼吸进程,是呼吸链上的一个侧支,该光的波长在490nm左右。这种发光过程极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凡是干扰或损害细菌呼吸或生理过程的任何因素都能使细菌发光强度发生变化。当有毒有害物质与发光细菌接触时,水样中的毒性物质会影响发光菌的新陈代谢,发光强度的减弱与样品毒性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概括地说,就是细菌生物发光反应是由分子氧作用,细胞内荧光酶催化,将还原态的黄素单核苷酸(FMNH2)及长链脂肪醛氧化为FMN及长链脂肪酸,青海弧菌是一株淡水发光细菌,能持续稳定地发射蓝绿光,一旦遭遇有毒有害物质,很快会被抑制发光,其发光抑制程度与所受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及浓度有对应关系目前,发光细菌法已经成为了成为一种简单、快速的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质检、环境监测、水产养殖等领域,并被列入了国际标准ISO11348,我国国家标准GB/T15441-1995,德国国家标准DIN38412。在我国,水质生物毒性检测目前主要是以国际ISO标准和我国的国家标准为依据,尤其是国际ISO标准。
ISO11348标准的检测原理是在15℃温度下,以无毒参比溶液做对比,样品或其稀释溶液与Vibrio Fischeri(费氏弧菌)接触15min或30min或5min后,测量出实际样品对发光细菌的抑制率。水质生物毒性的毒性水平以LID值(当抑制率降低到20%时样品的稀释倍数)、EC20或EC50值(造成20%或50%抑制率时样品的浓度)表示。LID值越高,EC值越低,表明样品的水质生物毒性越强。而我国的国家标准GB/T15441-1995采用的菌种是明亮发光杆菌T3小种,水质生物毒性水平是以相当的氯化汞浓度或选用EC50值来表征。
本文网址:http://www.atpyq.com/hynews/443.html